
PRODUCT CLASSIFICATION
产品分类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产品型号: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更新时间:2025-11-05
访 问 量:1074
立即咨询
联系电话:15097619995
MCP0.66/1.14-3*70+1*25+4*4采煤机橡套电缆
MCP电缆命名
MCP-0.38/0.66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MCP-0.66/1.14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MCP-1.9/3.3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MCP电缆用途
MC-0.38/0.66电缆用于额定电压1.9/3.3及以下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1、采煤机软电缆(UC、UCP)、移动橡套软电缆(UY、UYP)
1)额定电压为Uo/U分别为0.38/0.66KV、0.66/1.14KV和1.9/3.3KV。
2)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65℃。
3)电缆的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6倍。
4)黄色护套电缆不得在日光下长期暴露
MCP0.66/1.14-3*70+1*25+4*4采煤机橡套电缆
MCP系列属于矿用屏蔽橡套软电缆,执行煤炭行业标准 MT818—1999 及国标 GB12972.2-9124。主要用于额定电压 0.66/1.14kV 或 1.9/3.3kV 的采煤机、运输机等移动设备电源连接与控制信号传输,适应井下潮湿、多尘、机械应力复杂的环境。
核心需求
解决井下设备频繁移动导致的控制线芯易断裂问题,通过增强结构设计(如镀锡铜线+抗拉纤维)保障电缆在弯曲、拉伸工况下的可靠性
二、结构设计与材料特性
分层复合结构
导体层:无氧镀锡铜绞线(截面19-300mm²),束绞工艺提升抗疲劳性。
屏蔽层:
导体/绝缘双屏蔽:半导电橡胶均匀电场,局部放电量≤10pC(3.3kV级)
金属屏蔽层:镀锡铜丝编织(覆盖率≥85%),承载短路电流25kA/2s,兼作接地通道
绝缘层:乙丙橡胶(EPR),介电强度≥25kV/mm,长期耐温90℃
护套层:氯丁橡胶(CR),阻燃抗撕裂,通过垂直燃烧试验(延燃≤250mm)
抗机械应力设计:
填充高弹性橡胶+芳纶抗拉纤维,承受侧压力2000N不变形。
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6倍,保障移动灵活性。
三、关键技术参数
项目参数要求标准依据
额定电压0.38/0.66kV、0.66/1.14kV、1.9/3.3kVMT818.5-20093
工作温度-40℃~90℃(短期可耐受125℃)
阻燃等级符合MT386—1995,垂直燃烧不延燃
截面规格动力线芯:3×25~3×150mm²;
控制线芯:(3~6)×2.5mm²
四、典型型号与应用场景
型号分类:
MCP-0.66/1.14:基础屏蔽型(如3×50+1×10+4×4)。
MCPT-1.9/3.3:金属屏蔽加强型,抗电磁干扰
场景适配:
采煤机主机供电:高压型号(1.9/3.3kV)匹配大功率设备
信号控制:多芯设计(如4×2.5mm²)传输传感器及控制信号。
五、采购与市场供应
主流供应商:
天津市电缆总厂:提供全系列MCP电缆(如3×70+1×16+4×4)
购买电线时怎样鉴别优劣
国家已明令在新建住宅中应使用铜导线。但同样是铜导线,也有劣质的铜导线,其铜芯选用再生铜,含有许多杂质,有的劣质铜导线导电性能甚至不如铁丝,极易引发电气事故。目前,市场上的电线品种多、规格多、价格乱,消费者挑选时难度很大。单就家庭装修中常用的2.5平方毫米和4平方毫米两种铜芯线的价格而言,同样规格的一盘线,因为厂家不同,价格可相差20%~30%。至于质量优劣,长度是否达标,消费者更是难以判定。
据业内人士透露:电线之所以价格差异巨大,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材料不同造成的。生产电线的主要原材料是电解铜、绝缘材料和护套料。目前原材料市场上电解铜每吨在5万元左右,而回收的杂铜每吨只有4万元左右;绝缘材料和护套料的优质产品价格每吨在8000元~10000元,而残次品的价格每吨只需4000元~5000元,差价更悬殊。另外,长度不足,绝缘体含胶量不够,也是造成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每盘线长度,优等品是100米,而次品只有90米左右;绝缘体含胶量优等品占35% ~40%,而残次品只有15%。通过对比,消费者不难看出成品电线销售价格存在差异是材质上存在猫腻所致。
电缆的击穿试验
电缆的击穿试验是逐级升电压直至绝缘击穿,求得电缆的击穿电压值。这类试验的目的是考核电缆绝缘承受电压的能力与工电压之间的安全裕度。交流击穿电场强度是电缆设计重要参数之一。
交流击穿强度与升压速度有很大的关系,连续升压使电缆在几分钟内击穿称为瞬时击穿,基本上没有热的因素,是属于电击穿的类型。因此电线电缆一般不进行这种试验。另一种是逐级升压,从较低的电压(例如0.5~2倍的工作电压)开始,保持足够的工作时间使电缆在这一电压级中充分产生电与热的作用。然后再升至另一电压级。逐级上升直至击穿。每一级上升的电压按起始加压的百分比数逐级升高。这一试验中反映了热击穿的因素。这样的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在研究产品特性时经常被采用。